贛縣,江西贛縣區,隸屬于江西省贛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贛江上游,總面積2993平方公里,境內地貌屬中低山丘陵地形,山脈區境屬南嶺山系,水文流經區境的代表水域為桃江、平江、貢水、贛江。
【贛縣區位置面積】贛縣區位于江西省南部,贛江上游,地處北緯25°26′~26°17′之間,東經114°42′~115°22′。東鄰于都、安遠,南接信豐,西連南康、贛州市章貢區,北與萬安、興國接壤。境域形似人耳狀??h境最南為韓坊鎮黃田背村,距縣城78千米;最北為白鷺鄉劉屋村,距縣城69千米;最東為三溪鄉田徑村,距區中心56千米;最西為沙地鎮三田境村,距區中心63千米。南北長約91千米,東西寬約34千米,總面積為2993.09平方千米,折合29.93萬公頃,占贛州市總面積的7.6%,占江西省總面積的1.8%。
贛縣區人民政府駐地梅林鎮,處區境中部偏西,距贛州市中心城區7千米,距省會南昌市430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484千米。
【贛縣區行政區劃】區內行政區劃,自宋太平興國七年(982)至清末,行坊、鄉、都、圖制。城區設8個坊,即東坊、南坊、西坊、北坊、城東坊、城西坊、水東坊、水西坊。城外設6個鄉,即四會鄉、大由鄉、章水鄉、云泉鄉、長興鄉、愛敬鄉。坊、鄉下均設圖,鄉、圖之間置都。清同治年間設8坊、6鄉、50都、109圖。每圖10甲,每甲10戶。
民國初,沿清制。民國3年(1914)改劃全區為10個區團。至民國36年,全區共有43個鄉(鎮),轄485個保、5147個甲。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區三分之二以上地域屬中華蘇維埃區域。1930年5月,贛縣區蘇維埃政府在江口成立。轄白鷺、田村、清溪、良口等區。到1933年擴大到18個區,120多個鄉,轄區內人口約20萬?,F區轄的韓坊、王母渡、小坪和陽埠鄉的部分地區,當時成立了牛嶺區、南區和下南區,共17個鄉,屬信康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實行區、鄉、村制。全區設韓坊、桃江、大埠、沙石、水西、沙地、湖江、水東、茅店、江口、南塘、龍口12個區,1950年6月全面劃鄉,設置11個區,116個鄉、833個村。1958年9月,全區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成立17個人民公社和1個墾殖場,區、鄉全部撤銷。1984年5月,實行政社分設,建立鄉人民政府,下設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1986年,全區共設1個鎮、20個鄉、305個村民委員會、3190個村民小組。1988年,田村、江口、王母渡鄉撤鄉建鎮。1989年,沙地鄉撤鄉建鎮。1989年12月,湖江鄉分設湖江、湖新、古田3個鄉。1991年,沙地鎮分設攸鎮鄉。1994年起,南塘(1994年)、吉埠(1995年)、茅店(1996年)、五云(2000年)相繼撤鄉建鎮。2000年,全區有9個鎮、15個鄉,315個村民委員會,3224個村民小組,14個居民委員會。2011年11儲潭鄉撤鄉設鎮,2015年1月韓坊鄉撤鄉設鎮。目前,全區設12鎮(梅林、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王母渡、沙地、五云、湖江、儲潭、韓坊),7鄉(大埠、陽埠、大田、長洛、石芫、三溪、白鷺),276個村民委員會,3237個村民小組,27個居民委員會。2014年,全縣共170729戶,比上年增加681戶;總人口641677人,其中男336054人、女305623人,農業人口540131人,非農業人口101546人,總人口同比增加22384人。
【贛縣區地形地貌】境內地貌屬中低山丘陵地形。不同巖性的抗風化及抗侵蝕能力的差異形成不同地形、地貌形態。
變質巖區一般抗風化能力強,多為高山峻嶺,植被條件好,無明顯流失,全區約有1565.3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52.4%?;◢弾r區易風化,風化層厚,多為山頂渾圓的低山丘陵,植被條件差,水土流失嚴重,全區約有1057.5平方千米,占總面積35.4%。砂礫巖(頁巖)區,不少頁巖易于風化,一般地形較平緩,多為緩丘崗地。
巖性和構造奠定了贛縣區地形地貌發生發展的基礎。東南、東北邊緣地勢高峻,并逐漸向西北方向傾斜,群山重迭,迂回繞綣。境內有平江、桃江、貢水、贛江4大主流,錯綜其間,彼此切割成贛州盆地和桃江、韓坊、田村等大大小小的盆地和山間條帶狀谷地。境內主要地貌類型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崗地5種。
中山地形分布在東南面的長洛、大埠、小坪鄉及北緣田村瑞峰山周圍,及西緣與章貢區交界處,海拔在800米以上,相對高度500米,面積119.50平方千米,占總土地面積的4%。其間8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座,最高峰為水雞崠,達1185.2米,為縣境最高點,植物茂密。
低山地形海拔在500~800米之間,相對高度300~500米。主要分布在大埠、韓坊、長洛、大田、吉埠以及茅店、湖江、石芫、白石、田村等鄉鎮邊緣地區。五云、沙地、陽埠、王母渡等鄉鎮也有小面積低山。面積878.24平方千米(折合8.78萬公頃),占總面積的29.4%。
高丘地形海拔在300~500米之間,相對高度50~100米,遍布全區各地。面積1389.06平方千米(折合13.89公頃),占總面積的46.5%。
低丘地形海拔在200~300米之間,相對高度20~50米。主要分布在平江、桃江、貢江、贛江沿河兩岸。面積400.29平方千米(折合4.003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3.4%。
崗地和平原地形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對高度在10~20米。主要分布在4大主流及其主要支流的丘間盆地,一般呈饅頭狀散布或垅狀相間平列,坡度和緩,面積200.14平方千米(折合2.001萬公頃),占總面積的6.7%。湖江鎮古田張屋村海拔82米,為區境最低點,也是贛南最低點。
【贛縣區山脈河流】
山脈區境屬南嶺山系。東南與東北面,九連山、武夷山脈經南康、信豐、于都和興國等縣逶邐入境,兩兩成對地向桃江、平江和贛江傾斜;西北面,羅霄山經萬安、南康等縣蜿蜒入境,甸臥在贛江的西岸。區境內的山脈主要有5條。
九連山余脈東南部2條山脈是龍南九連山的余脈,分別沿桃江的兩岸向北延伸。東岸的一條經由韓坊、王母渡、小坪、大埠、長洛、大田,到江口的貢水南岸結束。這條山脈為區境內的主要山脈,全長55千米,寬約15千米。整條山脈中,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1座,其主峰就是小坪鄉的水雞崠(海拔1185.2米)。沿桃江西岸的一條經由陽埠、王母渡、大埠,到大田鄉的貢水南岸結束,全長約35千米,寬約3千米。這條山脈上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4座。
武夷山系于山余脈東北部2條屬武夷山系于山的余脈,分別沿平江兩岸向西南延伸。東岸的一條經由三溪、南塘、吉埠,到江口貢水北岸結束,全長約20千米,寬大約5千米。這條山脈中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3座。西岸的一條經由白鷺、田村、南塘、吉埠、白石、石芫、湖江、儲潭、江口,到茅店貢水北岸結束,全長約35千米,寬約6千米。這條脈上較高的山很少,只有田村與萬安縣交界處的瑞峰山海拔是823.3米。
羅霄山系諸廣山余脈西北部屬羅霄山系諸廣山余脈,在區丁北,自章貢區、南康市入境,沿贛江向北延伸,經由五云、沙地等鄉鎮,甸臥于贛江兩岸,長約15千米,寬約5千米,有海拔600米以上山峰8座。
河流贛縣區屬長江流域贛江水系贛江上游區。境內有贛江、貢江、桃江和平江4大河系。把全區分成4個水域。平江、桃江注入貢江,貢江匯章江入贛江。境內河網密布,有大小河流708條,總長度2383千米。其中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102條,主流在縣境內共長182.7千米。平均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為0.8千米。
贛縣區境第一大河,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主流貢水,發源于贛閩交界的武夷山石寮崠(石城縣南)。流經瑞金、會昌、于都、贛縣,在章貢區北與章水匯合始稱贛江。章貢區以上為贛江上游。章貢區以下到吳城河段為贛江干流。贛江在贛縣區自儲潭鎮陳屋入境,北流經五云、湖江、古田、沙地、攸鎮,在小良崠入萬安縣境??h境內河長45千米。有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35條。
貢水又稱貢江,是贛江河源。漢時稱湖漢水。流經瑞金、會昌、于都,沿途納湘水、濂水、梅江等支流。自江口徐屋入境,流經江口塘納平江、茅店信豐江口納桃江,于梅林鎮章貢村入章貢區??h境內河長36千米,有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4條。
桃江也稱信豐江,是貢水一級支流。發源于贛粵交界九連山脈冬桃山東麓,流經全南、龍南、信豐,流經王母渡觀音山下入境,經王母渡、大埠、大田、茅店信豐江口注入貢水。區境內河長67.7千米,有集雨面積10千米以上支流38條。
平江又名瀲江,是貢水一級支流。發源于興國縣和寧都縣交界桂花山東麓。流經興國,至南塘石院村入境,經南塘、三溪、吉埠、江口,于江口塘注入貢水。區境內河長34千米。平江是全國第二條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有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24條。
【贛縣區水文氣候】
水文流經區境的代表水域為桃江、平江、貢水、贛江,分別由居龍灘、翰林橋、峽山、棉津水文站監測記載這4條主要河流的水位、流量等各種水文資料數據。各站的年最高、最低水位變幅多數為5~10米,各站年最高水位大多出現在4~6月,最低水位多出現在11月至來年1月。各站全年最大、最小流量出現的月份與水流變幅月份相同。1986~2000年,全區平均年降水量為1398.3毫米,多年平均年降水天數為165天。2011年,年均降水量1870.3毫米,最多時6月,為285.6毫米,最少時10月,為10.7毫米。2014年,年均降水量1104.0毫米,最多時5月,為305.8毫米,最少時10月,為0.5毫米。河川徑流量和降水量的變化規律相似,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區域性。以暴雨、洪水為主要自然災害,每年4~9月為汛期,防汛任務艱巨。全區地表水資源量為20.88億立方米(含農業灌溉用水還原量在內),人均和畝均水量分別為4910立方米和5153立方米。從總體上看,全區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
氣候贛縣區屬中亞熱帶丘陵山區季風濕潤氣候區。其氣候特征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無霜期長,太陽輻射較弱,冷暖變化顯著,降水變率大。也就是說,春早夏長,秋短冬暖,春夏之交多洪澇,秋冬兩季雨量稀。四季特征:春季氣溫漸升,雨日漸多,往往寒暖交替,氣候多變,常有陰雨和低溫天氣出現,時有冰雹發生,春末夏初相對濕度最大,進入霉雨季節;夏季海洋季風強盛,天氣高溫高濕,形成大范圍降雨或暴雨,為年降水量集中的時間,盛夏與伏秋季節天氣炎熱干旱,但有時受臺風影響,出現臺風雨或臺風暴雨,有時也出現地區性的對流性不穩定的雷陣雨,歷時短,范圍不大;秋季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減弱,受北方干燥冷空氣控制,秋高氣爽,晝夜溫差較大,濕度小,有小陽秋天氣;冬季天氣干燥寒冷,受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有時會出現陰雨天氣,但降雨量不大。2014年,平均氣溫20.6℃,比歷年平均值偏高1.0℃,年日照總時數1977.5小時,比歷年平均值偏多225.7小時,年總降水量1104.0毫米,比歷年平均值偏少342.3毫米。
【贛縣區自然資源】全區土壤共有7個土類,15個亞類,51個土屬,96個土種。主要土類有山地草甸土、山地黃壤、紅壤、紫色土、石灰土、草甸土及水稻土。山地黃壤面積1939.4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65%。紅壤面積22.21萬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74.34%。是全區主要土類。紫色土面積1.33萬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4.46%。草甸土面積1202.74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40%。石灰土面積228.34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08%。2014年全區總耕地面積28386.67公頃,其中水稻土面積2.48萬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12.07%,耕地總面積的87.36%,是全區主要耕作土壤。2014年,全區土地總面積29.93萬公頃,占全省總面積的1.79%,人平土地0.47公頃。其中山地面積為23.93萬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79.95%;水面1.57萬公頃,占總土地面積5.25%;村莊道路22.39萬公頃,占總面積74.81%。
區內水資源較豐富,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過境水三個部分。地表水平均徑流深650毫升,地面徑流量19.34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可動量,據估算為4.49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量的23.1%。區內4大河流由外縣入境,徑流量年平均為270.7億立方米。至2014年,全區山塘總計9765座,蓄水量1803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987公頃。有水庫65座,蓄水量6169萬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庫1座,?。ㄒ唬┬退畮?/span>9座,?。ǘ┬退畮?/span>55座。
野生動物主要有野豬、野牛、麂、云豹、穿山甲等23個品種。珍稀植物有銀杏、野茶樹、竹柏、紅楠等350多種。礦產資源有鎢、銅、煤、稀土、石灰石、金、瑩石等20多種,經地質堪查成型的礦床18處。尤以煤、稀土、鎢儲量豐富,品位較高,是贛南的主礦區。
【贛縣區自然災害】區境常見的自然災害主要是水災、旱災、蟲災、風災、冰雹災和雷電災。近現代歷史上,1915年7月1日至7日,洪水暴發,沖毀耕地房屋眾多,有100多人被水淹死。民間用干支紀年,俗稱“乙卯大水”。1964年6月10日至16日,境內暴雨如注,洪水泛濫,沖毀農田、水利設施無數,是繼1915年“乙卯大水”后的又一次水災,民間稱“甲辰大水”。
旱災最嚴重時代,為清康熙26年(1687)夏,多數溪流枯竭。1957年7月3日至8月中旬,久旱無雨,江枯河竭。1986年6月至10月,長時無雨干旱,糧食多無收。
蟲災在清代以前較為多發,主要為螟災。新中國成立后,科學技術進步,防災抗災能力提高,大蟲災現象少有發生。
冰凍雨雪災害。2007年末至2008年初,贛縣區及贛南各地遭受百年一遇的冰凍雨雪災害,樹木折毀,電線壓斷,損失嚴重。風災、冰雹和雷電災比建國前減少。特別是全球氣候變暖后,風災雖時有侵擾,但霜雪明顯減少,雷電災也不多見。
【贛縣區人口民族姓氏】至2014年底,全區總人口641677人,其中男336054人,女305623人,農業人口540131人,總戶數170729戶。境內99.5%是客家漢族,其中有畬、蒙古、回、苗、壯、滿、布依、侗、白、納西、土家等11個少數民族,約占全縣總人口的0.5%。
全區姓氏有:丁、卜、刁、萬、馬、王、尤、孔、毛、方、文、鄧、尹、田、代、馮、申、白、包、鄺、盧、史、石、古、甘、艾、葉、付、龍、劉、朱、許、伍、江、匡、任、湯、揚、成、危、紀、池、華、吉、畢、堯、陽、莊、鄔、呂、孫、李、汪、余、沈、張、宋、蘇、芮、花、連、嚴、杜、肖、巫、何、閔、楊、鄒、邱、吳、陳、佘、沙、陸、金、練、范、林、鄭、明、宗、卓、武、易、羅、周、幸、胡、姚、趙、封、俞、侯、饒、段、洪、駱、姜、鐘、賀、施、郭、唐、顧、聶、秦、涂、徐、耿、夏、殷、晏、凌、郯、袁、賈、衷、陶、高、梁、曹、黃、龔、上官、戚、康、章、梅、屠、童、彭、謝、葛、董、傅、蔣、韓、曾、溫、程、游、湛、喻、舒、焦、詹、雷、藍、鄢、賴、闕、廖、譚、熊、管、繆、蔚、蔡、歐陽、潘、顏、黎、樊、薛、戴、魏等167姓。
【贛縣區勝景與特產】
勝景贛縣區歷史悠久,歷史文化、客家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跡眾多。田村大寶光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鷺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湖江夏府戚氏宗祠保存完好。白鷺官村商周遺址、南朝齊墓、漢朝契真寺、唐朝寶華寺、西晉儲君廟、后梁麂灘妙高寺、宋代夏府宗祠群、清初文昌閣等歷史名勝,久負盛名。近年興建的客家人民廣場、客家文化城、贛南客家名人園、贛南客家名俗園為縣城增添新景??图椅幕窃O客家文化碑廊、南遷柱、濟和塔、客家博物館、天泉池、楊公祠、客家宗祠、太極廣場、客家民俗風情園等景點??图颐藞@設有將軍堂、進士第、文昌閣、狀元園、鄉賢園、灌嬰園、左寺丞第、名宦園、宗師園和十里櫻花帶??图颐讏@設孺子園、耕讀園、鄉熏園、齊家園、功德園等五個園區。境內獅子巖、丫機崠、菩提山、石林山、文峰山、金雞洞、大湖洲、小湖洲、馬口森林公園、贛南“小廬山”小坪寶蓮山風景區、三溪寨九坳丹霞地貌景區等自然景觀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紅色旅游景點豐富。有“江口會議舊址”、江口貿易分局舊址、白鷺福神廟紅軍軍團長以上會議舊址、田村“進士第”舊址、三十年代初國民軍建的碉堡永固樓、紅軍長征突破第一道封鎖線戰斗發生地、長征路上渡過的第一條江——桃江、大埠暴動舊址等22處。
特產贛縣沙地板鴨、陽埠腐竹、無則添魚絲、贛南蜜餞、荸薺糕、吉埠貢芋、汶溪綠茶、甜菊糖、湖江蜜棗、田村溫柑、南塘臍橙、茅店葡萄、儲潭果薺、韓坊香菇、長洛蜜糖、贛縣茶油、王母渡紅瓜子等遠銷全國及東南亞國家。還有黃元米果、倒菜、擂茶、燙皮、蝴蝶魚、糯米酒等客家小吃,品種繁多。
贛縣,江西贛縣簡介來源于贛縣區人民政府。
相關信息
2022-12-30
2022-11-16
2022-11-16
2022-09-26
2022-12-30
2022-12-18
熱搜:今日新鮮事 最新疫情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中國疫情 五礦稀土 電子箱格式怎么寫 全國企業信息公示系統 家具在線 九一人才網 五臺山在哪個省哪個市 贛是哪個省的簡稱 幸福的反義詞 杭州區號 消防法 青海屬于哪個省 南京調查公司 廣州區號 深圳屬于哪個省 天津區號 杭州屬于哪個省 安全生產許可證 銀川屬于哪個省 南京區號 南康家具 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 揭陽市是哪個省 贛州九一人才網 西安是哪個省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家具網 辦公家具 家具在線 www.jjqyw.cn 家具在線官網 整體家具 櫥柜 沙發 紅木家具 實木家具 家具廠 電腦桌 家具公司 家具廠 家具城 家具批發 橡木家具的優缺點 專利法實施細則
服務項目
企業信用服務
企業營銷策劃推廣服務
企業招商服務
企業網絡營銷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