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充分發揮信用服務機構作用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通知
發改辦財金〔2018〕19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北京市、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黑龍江省工商局: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4〕21號)、《國務院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33號)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 人民銀行關于加強和規范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發改財金規〔2017〕1798號)等文件要求,大力發展信用服務機構和信用服務市場,現就充分發揮信用服務機構作用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信用服務機構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信用服務機構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大發展離不開信用服務機構和信用服務市場的大發展。
培育發展信用服務機構,有利于利用信用服務機構的人員、技術、服務優勢,促進政府和市場共建共創、共享共用、互利互贏,形成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強大合力。
培育發展信用服務機構,有利于加快形成市場化信用服務與公共性信用服務互為補充、商業信用信息與公共信用信息互相交融、信用信息基礎服務與增值服務相輔相成的多層次信用服務體系。
發揮信用服務機構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信用服務機構的公信力、競爭力,為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市場化、專業化力量支持。
發揮信用服務機構的作用,有利于培育和發展信用服務市場,推動信用服務產品開發創新和廣泛運用,激發信用服務市場活力。
發揮信用服務機構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推動“放管服”改革,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制。
二、多措并舉發揮各類信用服務機構的積極作用
引入信用服務機構,重點是具備相關從業資質的征信、評級等機構參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需要立足信用服務機構實際,著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總體目標和發展要求,多措并舉、多渠道、多方式推動信用服務機構發揮積極作用。
(一)積極引入信用服務機構參與重點領域信用記錄采集。
委托信用服務機構參與建立行業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政府部門指定主體信用記錄采集工作,并共享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規范信用記錄格式和數據標準,拓展信息采集內容和范圍,鼓勵信用服務機構主動采集重點領域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建立全面規范的信用主體信用檔案。
相關信息